湖人將布朗尼-詹姆斯下放至NBA發展聯盟球隊南灣湖人;火箭將探花秀謝波德下放至G聯賽毒蛇隊;甚至再往前追溯,籃網將崔永熙下放至NBDL的長島籃網……
無論是G聯賽,還是NBDL,其實都說的是NBA發展聯盟。關于NBA發展聯盟,你腦海里的記憶是不是更多停留于上述報道?但如果你有關注發展聯盟的比賽,也許你就會發現好多老熟人的身影——
比如,TJ-沃倫和弗蘭克-卡明斯基這兩個曾經在菲尼克斯太陽打過球的老將居然還在這個聯賽混跡。
2018屆的9順位樂透秀凱文-諾克斯目前效力于圣克魯茲勇士。兩位勇士球迷的老熟人,托斯卡諾-安德森和冠軍吉祥物麥考,則分別在墨西哥城卡皮坦內斯和德拉華藍衫打球。
還有像曾經和唐斯齊名的奧卡福,“翻版艾弗森”特雷-伯克等等......這些淡出NBA視線的球員,如今都齊聚在G聯賽的舞臺。
社會是個金字塔形的結構,縮小到職業籃球世界依然如此。NBA屹立在金字塔頂,所有籃球運動員競技層面的終極夢想無疑都是打進NBA;然后就是下面各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次級別聯賽,而這些聯賽也就是收留那些被NBA排除在外的球員的地方。
但微觀來看,不同的次級別聯賽也有區分,比如G聯賽在其中就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親兒子”角色。如果說哪個次級別聯賽擁有最多具備NBA履歷的成員,那么非G聯賽莫屬。
有一項數據從側面告訴了我們G聯賽和NBA的緊密聯系:截止至2023/24賽季揭幕戰那一天,全聯盟有一半球員有過G聯賽經歷,這個數字創下了歷史新高。
從這個數字看,好像給人一種從G聯賽到NBA蠻容易的感覺?可是實際上,這或許是統計口徑誤導人的錯覺......
因為過去9年里,G聯賽平均每個賽季只有30名球員能夠被征召進入NBA。本賽季目前為止,這個數字是26名。而考慮到整個NBA至少有450席名額,30/450的比例就是6%的水平。
也就是從概率上講,每100名G聯賽球員,只有6名球員能夠借G聯賽這個平臺敲開NBA的大門,所以這個上升通道其實并不那么寬敞。
本賽季第26名被征召的球員,小拉里-南斯的弟弟,皮特-南斯
G聯賽官網有對這個聯賽字面上的定性,它存在的主要意義在于“幫助NBA球隊利用其附屬隊伍來培養年輕球員”,這些附屬球隊因此也采用相同的戰術體系和戰術代號。那么由于這一層服務上游聯賽的職責存在,所以前面提到的一半“有G聯賽經歷的NBA球員”,其中不少大概都是拿著雙向合同在G聯賽打球的準NBA球員,或者NBA球隊下放歷練的年輕隊員,和傷愈回歸到G聯賽找狀態的正主......比如在2022/23賽季,一共就有92名擁有NBA合同的球員被下放到G聯賽歷練。
另一項統計告訴我們,晉升NBA通道必然是擠得頭破血流。因為歷史上經過選秀進入NBA的非點燃隊G聯賽成員,總共也就7個人。
2014年,PJ-海爾斯頓被熱火在第26順位選中,成為第一位被首輪選中的發展聯盟球員
也是2014年,次輪第21順位被選中的塞納西斯-安特托昆博,也就是字母哥的哥,成為首位被NBA球隊選中的G聯賽國際球員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感受G聯賽和NBA的水平差距——開篇提到的三名球員:在NBA很難進籃網輪換的崔永熙,在G聯賽打出過14分4籃板2助攻3搶斷的比賽。另一個“關系戶”布朗尼,在NBA是球迷的笑柄,而在G聯賽則有場均13.4分的輸出。
本賽季令人失望的探花秀謝潑德,被下放到毒蛇隊之后,則和庫里沒什么區別,場均30.7分4.7籃板8助攻2.7搶斷,三分命中率保持在40.5%的水平。而他在火箭隊打了32場常規賽,輸出只是場均3.2分而已......
我們甚至還可以從歷史的縱坐標中找到更深刻的證據。比如G聯賽的總得分王雷納爾多-梅杰,這位保羅-喬治的學長總共在G聯賽拿了5058分,位列歷史第一。但他只是作為臨時工在2007年的一場勇士對陣快船的NBA常規賽中出場,而這也是他唯一留下的NBA出場記錄。
另一位被譽為是G聯賽GOAT的球員,安德烈-英格拉姆,雖然在2017-2019年有代表湖人出賽,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湖人為了表彰這位南灣湖人的傳奇,象征性地征召他體驗不屬于他的世界。換言之,這位在G聯賽留下4536分的歷史得分榜第四,花費了13年時間,其實也沒有在競技層面實現自己打進NBA的終極夢想,足以告訴我們NBA和G聯賽的殘酷差距。
雖然G聯賽的口號是——“今日G聯賽,明日NBA”。但真正能打上NBA的,還是屈指可數呀......
當然,從球迷的視角,我們必須對像安德烈-英格拉姆這樣十數年如一日追夢的球員致敬。而且,G聯賽的薪資水平并不高,除去那些拿著NBA待遇的儲備干部,G聯賽原生球員每個賽季平均只能賺到4萬美刀左右。
這使得大部分球員靠著這份薪水并不能維持日常的生活開銷,因此需要兼職其他工作,或者趁休賽期錯峰出行到其他聯賽掙些外快。
但誰叫G聯賽近水樓臺先得月呢?一方面球員不需要遠離家人朋友,能夠在美國本土維持自己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另一方面,這個聯賽與NBA互通有無的特性,使得大量還想在NBA找到一個位置的追夢少年和中年都愿意在這里搏一搏,希望單車變摩托。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CBA很少在G聯賽物色外援的原因?因為對于那些有實力的外援而言,沖擊最高舞臺的夢想始終是第一要務,可是恰好CBA和NBA的賽季有大量賽程重疊。那么這樣一來,CBA球隊425萬美元的外援工資帽(外援新政4節7人次,多數球隊配備4外援),又怎么足以吸引那些有實力沖擊NBA合同的球員,放棄自己的追夢路呢?
只有那些屢次被NBA拒之門外的發展聯盟當打之年大腿,才會考慮CBA的報價。比如今年二進宮廣東隊的貝茲利,或許也想效仿馬尚-布魯克斯的先例,在強隊證明自己的職業性和籃球智商,另辟蹊徑找一條回到NBA的路。而今年帶領上海男籃打出15連勝的前G聯賽新秀小胖洛夫頓,大概是灰熊、爵士、76人、公牛多次退貨后,才會另尋出路的吧?
洛夫頓在CBA大殺四方
其實,洛夫頓這樣的球員,在論證“打進NBA有多難“這件事上,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上賽季,他在G聯賽場均25.1分9.5籃板4.4助攻1搶斷1.6蓋帽,已經是聯賽超班的水平。而在2022/23賽季的NBA收官戰,他第一次首發就打出了42分14籃板的“統治級”數據。這賽季在CBA,洛夫頓也是明顯超出其他外援一個檔次。
按理說,這樣一名球員不可能沒有打NBA的水平。但NBA的大門還是對他開了又關......
這樣的例子不只有洛夫頓,有不少在G聯賽刷出恐怖數據的超級核心目前正面臨同樣的困境——
比如去年代表活塞隊替補出場轟下過單場50分的馬拉奇-福林,本賽季代表奧斯汀馬刺場均20.8分4.1助攻,也打出過27+10帶隊贏球的單場高光,得分如探囊取物的他,卻沒有任何NBA經理對他拋出橄欖枝......
還有效力于緬因紅爪的22歲前五星高中生JD-戴維森,目前場均25.4分4.7籃板7.8助攻已經是第一檔的G聯賽球星,但他只能偶爾到凱爾特人一線隊客串,馬祖拉也只在至少贏對手15分的垃圾時間讓他上場......
相信看到這里各位也明白了,打不打得上NBA不完全是水平問題。還要考慮技術風格和兼容度的問題,這些在低級別聯賽大殺四方的核心攻擊手,沒辦法把自己作為戰術核心的效率平移到NBA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已經存在了24年的G聯賽初衷是什么?
這些附屬球隊采用與NBA上游球隊相同的戰術體系、戰術術語,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鍛煉年輕球員。另一方面,無非就是在其他地方套用相同的打法,找到適配上游球隊體系的拼圖。
美國知乎Quora上有一個對于G聯賽球員晉升通道的解釋相當到位——
這位答主說:“不要把在G聯賽打球看作是練級,你已經帶著一套技能來到這里,你需要在這里把這套技能打磨得更好。直到有一天,當這套技能匹配上了NBA的強度,然后剛好又有球隊需要你這樣的拼圖,這大概才是更合理的路徑。”
拋開那些一線隊下放歷練的儲備干部,翻看那些G聯賽晉級到NBA并站穩腳跟的球員,你會發現真正從底層打拼出來的,更多是那些有“一技之長”的角色球員——卡魯索、丹尼-格林、鄧肯-羅賓遜、懷特塞德......
所以,一方面,G聯賽是實現NBA夢想最近的地方;一方面,從G聯賽打到NBA,又非常難。
這個難,不止是打磨球技水平上的難,還有找到自身定位,把身段變得可以兼容整個聯盟的難。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廠村體工隊”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
(文/brad)
下一篇:返回列表